场景一:仿冒基金公司APP骗取投资者资金
诈骗分子谎称知道私募基金的内幕消息,能为投资人提供高额回报,诱导投资人在其仿冒金融机构APP上进行投资。诈骗分子先让投资人获取一定投资收益并顺利提现。一旦投资者持续转入大笔资金,诈骗分子会编造种种理由拒绝提现,最终造成投资人的财产损失。
防诈指南:
1. “内幕消息”或“高额回报”常常为诈骗分子的诱饵。在任何情况下,都不应轻易向陌生人或未经核实的账户进行资金转账。
2. 诈骗分子常通过仿冒金融机构正规APP诱导投资者进行投资。投资者应避免从不明来源下载虚假APP。
场景二:假借基金返现优惠活动骗取个人信息
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链接的形式,谎称自己是某私募基金的工作人员,向投资者宣传限期购买基金可以享受返现优惠的福利活动,以此获取投资者的姓名、身份证号、银行账户及密码等个人敏感信息。
防诈指南:
1. 在接收到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发送的信息时,可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、金融机构官方联系方式等渠道核查对方身份是否真实。
2. 切勿随意向陌生人提供个人信息,尤其涉及到银行账户和密码等敏感个人信息时更应提高警惕,避免泄露个人信息、造成财产损失。
场景三:通过电话、微信群假冒私募基金进行非法荐股
诈骗分子假冒私募基金公司工作人员,通过电话、微信群聊等渠道向投资者进行非法股票推荐的活动,承诺保证收益、高额回报,并通过收取会员费、咨询费、服务费等费用牟利。
防诈指南:
1. 凡有投资理财的需求,都应通过正规合法的金融机构进行,而非通过社交平台、群聊等非正规渠道。
2. 通过承诺投资收益的方式提供的所谓证券咨询服务,属于违法违规证券活动,投资者要提高防范意识,远离此类非法证券活动。
场景四:谎称通过基金返现退还培训费
诈骗分子发送APP下载链接给网上培训课程的学员,声称学员在该APP购买基金后,培训机构将以返回基金增值部分的形式退还学费。
防诈指南:
1. 遇到培训机构主动提出退费,可电话联系官方客服、培训机构等进行验证。不要理会对方提出的下载操作其它软件以完成退款的要求,切勿向任何陌生人转账。